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
当前位置:首页 > 双碳产业
双碳产业
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

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




(1)深度调整产业结构

调整有色、石化、钢铁等产业布局与低碳环保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;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;优化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规模;强化能源、钢铁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有色金属、纺织、造纸等行业耦合发展、协同降碳

(2)深入推进节能降碳

调整优化用能结构,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;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,拓宽电能替代领域;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;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,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;提升变压器、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;强化节能监督管理,持续开展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。

(3)积极推行绿色制造

建设绿色低碳工厂,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;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,支持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纺织、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,在供应链整合、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;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,到2025年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碳达峰优秀典型经验和案例;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,优化中小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;推动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印染、造纸、化学原料药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、节水、节材、减污、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。

(4)大力发展循环经济

推动低碳原料替代,推广高固废掺量的低碳水泥生产技术,支持发展生物质化工,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;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,实施废钢铁、废有色金属、废纸、废塑料、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,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;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,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,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利用评价。

(5)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

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,部署工业低碳前沿技术研究,实施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程,研究实施氢冶金行动计划;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,发布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,组织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和供需对接指南;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,围绕钢铁、建材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机械、轻工、纺织等行业,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、工业流程再造等技术示范工程。

(6)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

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利用大数据、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、工业互联网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;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,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部署,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,形成感知、监测、预警、应急等能力;推进“工业互联网+绿色低碳”,鼓励电信企业、信息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加强合作,为生产流程再造、跨行业耦合等提供数据支撑。

三、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

(1)钢铁

到2025年,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.8亿吨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%以上;

到2030年,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、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,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%以上。

(2)建材

到2025年,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3%以上;

到2030年,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,突破玻璃熔窑窑外预热、窑炉氢能煅烧等低碳技术,在水泥、玻璃、陶瓷等行业改造建设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低碳生产线,实现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。

(3)石化化工

到2025年,“减油增化”取得积极进展,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产量占原油加工量比例降至40%以下,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;

到2030年,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、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
(4)有色金属

到2025年,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%以上,再生铜、再生铝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、1150万吨,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%以上;

到2030年,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%以上。

(5)消费品

到2025年,造纸行业集中度前30位企业达75%,采用热电联产占比达85%;

到2025年,纺织行业差别化高品质绿色纤维产量和比重大幅提升,低温、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%,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%;

到2030年,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%,造纸行业热电联产占比达90%以上。

(6)装备制造

到2025年,一体化压铸成形、无模铸造、超高强钢热成形、精密冷锻、异质材料焊接、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、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;

到2030年,创新研发一批先进绿色制造技术,大幅降低生产能耗。

(7)电子

到2025年,连续拉晶技术应用范围95%以上,锂电材料、光纤行业非电能源占比分别在7%、2%以下;

到2030年,电子材料、电子整机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。